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

10年教授之回顧與展望

2003 升等為教授,倏忽10載,青春已逝...
這10年,我依然致力於學術研究,毫無懈怠。
研究成果,在數量上提升顯著,品質上,自認有所提升。
然而,這段期間,最大的衝擊在於洞悉自身的瓶頸以及研究方向與戰場的必要調適。

這10年可分成2時期(階段)說明:

一、幻想期(2003~2008):不到40歲升上臺大醫學院教授(是為「當時」醫學院所有教授之中,年紀最輕的,且持續約5年,這應已是我這輩子最大的成就),39歲時曾被當時校長(陳維昭教授)推薦競選10大傑出青年,所以腦袋裡充滿幻想。

這時期的研究方向以提升OT成效評量之效能(精準度 & 效率)為主,並提出:「OT卓越計畫(中風復健卓越模式之建立)[詳辦公室前海報或網頁: http://homepage.ntu.edu.tw/~clhsieh/evaluation/main.htm]」作為後續研究之藍圖。

具體研究主題從現代測驗理論提升到電腦適性測驗,2005通過 NHRI 計畫以及台大醫院計畫,開始投入發展 CAT。

這時期的貴人是 王文中教授/陳定信教授還有許清芳教授。
王教授帶我進入 Rasch model 以及 CAT 領域,讓我得以開展後續研究的方向以及奠定相關方法學之基礎。[Note: 王教授是曾美惠老師邀請至學系演講,我才認識。]
陳教授是我擔任系主任6年期間的醫學院院長,讓我見識/學習國內醫學大老的風範,影響我做事及做研究哲學甚鉅。若未擔任系主任就無此機會!
許清芳教授教導我邏輯思考與寫作,若無許教授的協助,諸多論文恐難以見世。[Note: 許教授是我因為學系30週年慶負責系友資訊更新,才認識此在美國任教的學長,我便邀請他至學系演講,才正式認識。]

2007年於系主任任期完成博士班之設立,建構學系完整之學術架構,這是學系研究成果/水準得以領先國際上絕大多數OT單位的關鍵架構。這也是個人於系主任任期間,自認為最重要的貢獻。[Note: 申請博班時,系上教授只我一位,全系研究成果相當有限,申請過程備受責難。]


二、轉型期(2009~2013):依據幻想期的藍圖,努力數年後,雖然有些成果:
2010發表國際上第一個中風病人 Balance CAT。
2013發表國際上第一個中風病人 ADL CAT。
我頓然發覺「進展緩慢」,主因在於資源/人才嚴重不足,我深刻體悟:中短期間內(退休之前)已不能實現中風復健卓越模式,已成為高調空談。

躊躇掙扎一段時間,才摸索到新的方向(培養人才、投入基礎研究、擴展臨床資源):
1. 將主戰場移至「研究所」以培養研究人才為主。沒有人才/團隊,一切免談!
2. 研究主題以「基礎研究」為主,依據研究生之興趣或我建議之方向,投入基礎研究領域以打下厚實的基礎。沒有基礎,成果難以紮實,遑論應用。

主要研究方向從評估工具的發展,擴展到理論或機制探索,並發表「本土必要之中風病人職能治療研究議題」於學會雜誌,以跟OT同仁切磋/分享,並作為後續研究方向之藍圖。

3. 並將主戰場移至「臨床單位」以擴展與臨床人員的合作管道(資源),也為研究生建立臨床資源(收案管道與未來合作對象)。

研究對象擴展至 schizo,以順利推動認知評估工具之驗證與發展(關鍵基礎研究之一)並積極跟 psych 機構建立合作管道。

欠缺臨床資源與合作管道,將難以掌握臨床困境,研究題材/成果也難於臨床應用。研究人才也將因欠缺臨床資源而難以執行研究。

教授10年期間之代表著作:
1. Hsueh IP, Wang WC, Wang CH, Sheu CF, Lo SK, Lin JH, Hsieh CL. A simplified stroke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of movement instrument. Phys Ther. 2006;86:936-43. [Rasch 相關著作的精華:多向度、精準、簡化]
2. Chien CW, Hu MH, Tang PF, Sheu CF, Hsieh CL. A comparison of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mart Balance Master system and the Postural Assessment Scale for stroke in people who have had mild stroke. Arch Phys Med Rehabil. 2007;88:374-80. [打破一般人對於儀器的「量化」「精準」的迷思]
3. Hsueh IP, Chen JH, Wang CH, Chen CT, Sheu CF, Wang WC, Hou WH, Hsieh CL*. Development of a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 for assessing balanc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. Phys Ther. 2010;90:1336-44.[發展出第一個CAT]
4. 謝清麟等。本土必要之中風病人職能治療研究議題。職能治療學會雜誌。2011;29:7-20。[建構後續研究藍圖]
5. Hsieh CL, Hoffmann T, Gustafsson L, Lee YC. The diverse constructs use of ADL measures in strok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 the years 2005-2009. J Rehabil Med. 2012;44:720-6.[凸顯ADL評量之問題,這也是第一次教授年休假之研究成果]
6. Hsueh IP, Chen JH, Wang CH, Hou WH, Hsieh CL. Development of a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 for assessing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outpatients with stroke. Phys Ther.2013; 93:681-693. [發展出第二個嶄新的CAT]

這10年算是精彩,期待後續10年!!

Note:
1. 這段期間讓我更喜歡寫作,因為寫作(寫論文)才能跟(國際)高手切磋,提升水平,也才能盡情「刻畫」人生。
2. 這段期間也讓我「享受」教授生涯,尤其二次教授年休假,擁有更多自我應用/揮灑的時間。
3. 這段期間,因為教授的福利以及工作上自認「游刃有餘」,給我充裕的時間,跟家人相處/運動/旅遊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